扁平足對孩子的發展影響

 扁平足是指足弓比一般正常情形還塌陷的症狀,又可分成功能性扁平足與結構性扁平足2類型。功能性扁平足又稱隱性扁平足,是指當足部不受力時(不踩地),足弓可以呈現弓形狀態,但當足部受力時(踩地),足弓形態就會消失,成為扁平足。而結構性扁平足,則是不論足部有沒有受力,足弓形狀皆呈現扁平狀態,先天性扁平足即是結構性扁平足的一種,成因多半是天生骨頭的排列有問題,導致跗骨關節的黏合有異。此外,若後天性扁平足嚴重塌陷,也可能會形成結構性扁平足。

有些小朋友先天有跗骨黏合的現象,最常見是踵骨和距骨的黏合,此種黏合會造成「僵硬型扁平足」。此外,有些小朋友先天有全身韌帶鬆弛的現象, 此種現象不限於足部,在足部以外的關節也會發生;另外懷孕後期時,嬰幼兒在子宮內肢體活動不靈活,有時候會有俗稱『壓胎』的情形,就會造成韌帶鬆弛。

   一般幼兒扁平足不需做任何治療,家長不必過度擔心,只需觀察追蹤即可,或經由足底印壓力板來追蹤比較足弓的形成,通常會在五至七歲逐漸恢復,最晚在十歲之前皆會自然形成,但仍有5~10%仍為扁平 足無法自然恢復,所以,家長可在幼兒二至八歲足弓發育時期,注意小朋友的足部發展,避免錯誤的姿勢產生與加強足部運動來誘發足弓之發育。

 

傅老師筋膜教學YT:
您已被邀請加入「傅老師全齡顧問團隊筋膜放鬆區」!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服務網站:
FB:
傅老師全齡顧問團隊
IG:
cattle0906
抖音:
@cattle09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