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慣用手的發展

 
By futeacher / 2021 年 11 月 29 日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右撇子,當孩子左手使用較明顯時,就會很緊張地問我:孩子常常用一下用左手一下用右手該怎麼辦?其實,孩子在慣用手發展的過程,跟腦部的分化較有關係,但是,慣用手如果是左手真的有這麼恐怖嗎?那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慣用手的發展。 
 
一般而言,嬰兒出生時第一年大腦尚未分化,左右手都會嘗試使用,第二年的時候,大腦開始逐漸分化,可以觀察到孩子有主要使用的手和輔助手,當孩子到了三歲時,左右大腦神經會有更明顯的分化與分工功能,孩子有明顯慣用手。 大部分的孩子於六歲時,會發展出最明確的慣用手。
 
也就是說,6歲以後的孩子,慣用手發展會較為精熟,大多數孩子已經確立自己的慣用側,在這之前發展的基礎是由兩側互動方式還進行,例如如雙手拿水杯;分工合作,像是一手拿湯匙、一手扶著碗,這些都是孩子慣用側確立與精熟的過程。
 
因此,如果家長跟我說想要孩子未來慣用側是在右側,那我就會建議家長在6歲之前,生活上以及遊戲上的操作盡量使用右手去完成,但是我會建議家長,2歲之前,除了讓孩子自由體驗左右手使用之外,孩子想要用哪一隻手就用那一隻手,並無需多加限制,也不用特別指示或提醒他; 2歲後,家長可以多幫孩子安排雙手操作的活動,在操作的過程中,同時可以觀察他比較喜歡使用哪一側手。
 
當孩子腦部開始發展時,大腦就會經歷一段緩慢的發展期叫做”側化”,也就是左右半邊的大腦會有一邊發展出主要的掌控角色,而另一側為輔助角色。
 
如果左側大腦發展為優勢側,那主要負責右半邊的肢體,這包括眼、手、腳等等慣用側,最後會發展出常見的右撇子,反之,則是發展另外一側,也就是左撇子。
 
以右撇子的孩子來說,當接收外界資訊時,大部分會由左側腦來處理資訊且投放至腦部各個區域,而「右腦」則是扮演輔助與完整其他訊息的角色,若兩側腦沒有明顯策畫,卻同時處理類似的資訊,通常會造成訊息整合不完整,且降低孩子學習的效率。所以,在活動中常可以見到孩子用右手拿湯匙,卻使用左手寫等等現象。
 
受到社會環境與家庭文化的影響,寫字筆畫順序、使用剪刀、開關按鈕、彈鋼琴樂器、操作電腦滑鼠等物品多數是為慣用右手的人所設計,再加上從古至今的錯誤觀念認為慣用左手是不好的習慣,因此許多家長希望孩子改為慣用右手,但很多家長不知道,更改慣用手會使其本來在發育的右腦區一下又要換成另外一邊的左腦區去做發展,時常會有腦區混亂情況,致使出現左右手混淆使用、認知空間概念問題、負面情緒、 不喜歡學習、沒有自信、寫出鏡像字或反字、動作不協調等等問題。
 
我在這邊會建議家長的是,要順應孩子的優勢自然發展,而不是強迫孩子一定要改用右手,若因此造成孩子的適應不良,那對孩子其他心靈上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我在感統教室跟孩子互動時,會適時提醒孩子用喜歡的那隻手去做遊戲,再跟家長去做討論,了解家長的期許以及想法後,再去做遊戲的調整,讓孩子在自然的遊戲環境中,發展最好的慣用手,若您也有相關類似的問題,也歡迎來訊諮詢。
 
歡迎預約諮詢傅老師的專業服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