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動作品質與感覺統合遊戲

 
By futeacher / 2022 年 1 月 12 日
 
常常會看到很多孩子,他們的動作很優雅,比如說跳舞,肢體動的很平順、優美,我們可以說這類型的孩子肢體動作品質相當好;但是,有的孩子則不然,在從事肢體動作的相關活動時,總會覺得動作卡卡怪怪的,像是機器人一樣,肢體不是動作太大,就是動作太小,我們稱這類型的孩子肢體的動作品質不佳,專業上來說就是孩子肢體協調不平順。
 
我們在從事感覺統合遊戲時,常常會讓孩子去攀岩、攀爬、或是抓握懸吊桿來去進行感統遊戲,透過肢體的本體感覺刺激,讓孩子的腦部可以整合所接受到的感覺。當孩子對本體感覺有更好的整合能力後,孩子在運用肢體去進行協調性的動作時,腦部就更能操控並且做出相當平順的動作。當孩子在學習跳舞、體操等等肢體協調的活動時,就更能運用自己的本體感覺來做出最好的動作品質。
 
相反地,如果孩子的本體感覺整合能力不佳,在從事這些肢體動作時,自然無法去自然地運用肢體的感覺來做出平順的動作,因此這一類的孩子,常會被同儕戲稱為”笨拙”,並不是指孩子的頭腦不好,或是頭腦笨,而是孩子的肢體感覺並沒辦法支持肢體做出相當平順的動作。
 
若在同儕的遊戲中,這一類的孩子常常會顯得自信心較低,會覺得別人做的到,但是自己做不到,有些家長甚至會強迫孩子去努力一步一腳印的學習家長期望的肢體動作,那對孩子的心靈又更是進一步的傷害。
 
有許多家長認為嚴師才能出高徒,嚴格才能夠要求孩子做到應該要達到的要求,其實這句話有它的道理在,一個動作,當你反覆去進行時,孩子的本體感覺就會漸漸記住被要求的動作,但是,孩子在學習時的心理壓力有多少,這個不是我們大人可以預測的,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就是要有抗壓力,這道理也是對的,有些則認為要讓孩子在快樂的環境之下學習,這當然也沒錯,這些教育的相關方式都是要看家長怎麼認為,但是,讓孩子先學習正確的本體感覺,其實會讓孩子更有效率的去學習肢體的動作,不論是要運用哪一種學習方式,本體感覺的基礎學習重要性則是不變的
 
在傅老師全齡工作室,我們一定會使用感覺統合的遊戲以及器材讓孩子在愉快的環境打好本體感覺的基礎,當孩子的感覺統合基礎進步後,家長在用任何方式教育孩子的肢體活動就更有效率,孩子會運用感統教室所學習到的本體感覺來去達到被要求的動作,讓孩子能夠在更有效率的環境下,達到家長所要求的活動,如果您也有這方面的問題,也歡迎來訊諮詢喔~~。
 
歡迎預約諮詢傅老師的專業服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