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步態發展

兒童步態的發展,小朋友剛開始學會走路時,可發現雙下肢間距略寬,步距較短,步頻較快,約至一歲半至兩歲會發展出腳跟著地,四歲會發展雙臂擺動,步態大約至 7 至8 歲才會發展較為成熟。 兒童下肢發展常伴隨著鐘擺現象,是指嬰兒出生時下肢傾向有O型腿,之後因為學習站立及走路開始承重後,2至4歲時,下肢會慢慢變成X 型腿, 4歲最為明顯。之後下肢會開始慢慢變直,約6至8歲接近正常。在此發展期間,家長可依照兒童年齡觀察下肢的發展。
 
剛學會走路的孩童跟成人的步態會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兒童的身體仍在發育,要進入到成熟的步態需要時間。小朋友大約在接近一歲時學習走路移位,從一開始的扶物側走,進階到牽單手行走,再慢慢學習放手走。剛學會放手走的孩子多會出現兩手高舉、腳掌著地、步長短、步頻快、兩腳之間寬幅過大、腳外八等不成熟步態。而在一歲半左右就有許多孩子能走得很好,自己停下、改變方向等等,步態也變得越來越成熟,例如可能會慢慢開始有雙手交替擺動、腳跟著地出現。兩歲的孩子通常就會有比較好的單腳平衡,單腳支撐的時間變長,所以在走路時就能更穩,兩腳之間的寬度也漸漸縮小。三歲的孩子腿變得更有力氣,跳耀、上下階梯、單腳站、跑步等較高難度的動作都越做越好,步態也朝成人的方向接近。大部分的孩子會在六至八歲時,步態趨於成熟,接近成人。身體直立、雙手自然交替擺動、骨盆些微旋轉、膝蓋朝前、腳板有完整的腳跟到腳趾的過程。
 
很多家長希望小孩長大後能有一雙筆直的美腿,因此在小朋友出現O型腿或是X型腿時都會很擔心。一般來說,新生兒都會有明顯的膝內翻,俗稱的O型腿,約在六個月時趨緩,一歲後趨緩,兩歲之後慢慢出現膝外翻,俗稱的X型腿,這個狀況會在四歲之後趨緩,七歲以後就應該是正常的膝蓋角度。當兩歲之後的孩子仍有明顯的膝內翻;八歲之後的孩子仍有明顯的膝外翻時,家長就需要多多注意。可能的原因包含遺傳、營養、發展問題等。不論是O型腿或X型腿,除了外觀上的影響外,更會讓孩子的關節承受不均的壓力,影響動作表現的發展,更可能在外來造成疼痛。
 
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適時注意他們走路模式的變化,可以給予適當的提醒,但避免成為親子關係中的壓力,只要在正常範圍內,都可不必過度擔心。學齡前是矯正步態發展的黃金時期,家長應該多陪伴孩子嘗試在不同的平面上走路,鼓勵他們挑戰各類型的身體活動,增進協調發展。若是有發現孩子的步態沒有隨著年齡成長有應有的變化,則應適時尋求醫療協助喔!
 
傅老師筋膜教學YT:
https://www.youtube.com/user/cattle0906
 
您已被邀請加入「傅老師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bbcUdHqxUUjJRk8-X5-8sktpECHgDqiE_9jR1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服務網站:
http://www.drfuallage.com.tw/
 
FB:
傅老師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平鎮總店 暨傳統整復推拿室+感覺統合室
全齡手刀筋膜放鬆中壢店暨瑜伽教學
 
IG:
@cattle0906
@313allages.cli3939
 
抖音:
@cattle09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