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人際互動發展

孩子社交能力的發展過程,是從家人依附關係、肢體或語言互動,之後才會與他人社交,接著分別從大腦及心理層面來探討,在大腦學習層面,大腦本能在尋找與他人連結,寶寶會以哭、鬧等方式與人互動,表達自身的情緒和需求,大一點的孩子會希望大人陪他玩、或躲貓貓等遊戲與人互動。比起其他玩具,孩子在互動關係中學習的最好,對大腦的刺激也最多元。
 
在與他人社交時,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很重要。由於3歲前的孩子,大腦語言區塊尚未成熟,表達能力不足,這時孩子自然容易出現動手動腳的肢體表達,因此而引發衝突;而在「聽」理解力較差的孩子,在互動中無法跟他人對話和回應,或在遊戲過程中,對於遊戲規則聽不懂,而無法融入其中,進而導致社交互動變得更弱,使用引導式的做法,訓練孩子說出需求和敘述事情就會變得相當重要。
 
現代孩子常常只有電視陪伴,缺少真人互動,缺少互動的彈性和經驗。年紀越小、互動經驗越少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較不懂分享,拒絕合作,不懂輪流禮儀,不懂讚美欣賞他人,遊戲中容易輸不起,遇到困難衝突更是不會解決!,因此建議幼兒園前就應該提供小團體經驗環境。
 
建議爸媽可藉由觀察模仿-從遊戲中練習-實際演練-給予正向回饋四步驟,進行孩子的社交練習。
1. 觀察模仿:孩子一開始會透過模仿學習如何與他人社交,像是要有眼神交流、看到人要微笑等,這時父母應以身作則,讓孩子有樣學樣,影響其社交能力的養成。
 
2. 從遊戲中練習:玩最容易學習在遊戲裡,透過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孩子跳脫自我,探索更多不同的關係,感受到他人的感受,能有效加強培養社交能力。
 
3. 實際演練:孩子不能只有家庭和手足經驗
透過以上兩種方式後,要讓孩子熟悉社交技巧,這時就需要實際演練。父母提供孩子不同場合、環境,進行各種不同方式的社交行為,接觸不同的玩伴以累積經驗。
 
4. 給予正向回饋:鼓勵讓大腦記住好行為
若孩子做出正確的社交行為,父母應給予回應,像是:孩子跟自己打招呼時,自己也要給予相對的回應,這麼做能增加其價值感,孩子認為自己有被認同,也會提升自身的價值。
 
傅老師筋膜教學YT:
https://www.youtube.com/user/cattle0906
 
您已被邀請加入「傅老師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bbcUdHqxUUjJRk8-X5-8sktpECHgDqiE_9jR1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服務網站:
http://www.drfuallage.com.tw/
 
FB:
傅老師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平鎮總店 暨傳統整復推拿室+感覺統合室
全齡手刀筋膜放鬆中壢店暨瑜伽教學
 
IG:
@cattle0906
@313allages.cli3939
 
抖音:
@cattle09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