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空間認知關係發展
孩子的空間概念,隨著心智能力和語言發展的進步而成熟了許多,小小孩的空間概念是由平面逐漸進展至立體的。當寶寶會爬、會走以後,藉由身體移動的範圍增加,他就開始以動作來探索空間,對於空間的概念也逐漸清楚起來。空間對他來說,變得不只是平面,還有前後、上下、左右、遠近、深淺、中空、實心等等多種區別。孩子經由不斷地接觸和操作,例如:出門坐車、到公園玩攀爬架、在家玩躲貓貓遊戲,都能讓他漸漸了解到空間的不同性質,同時也學到許多和空間有關的詞彙,例如:在公園旁邊、靠近電梯門口、隔壁樓下的雜貨鋪等等。
孩子在判斷空間關係時,需要運用到視覺能力,例如:從一堆背景中分辨某一特定圖形、依眼睛所看到得景象而協調自己動作;還需要空間方位知覺能力,知道某個物體與自己的關係,例如:車子是停在自己的前面還是後面;也要有空間關係知覺能力,例如:看出二、三個物體與自己的關係,或這些物體彼此間的關係,例如:走在路上能指出公園是在自己所在位置的前方遠處,家是在左後側,便利商店是在右前方。
當孩子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參照,形成判斷空間關係的初步能力後,慢慢地才會發展出尋找空間中的固定參照系統,例如:用明顯突出的建築物來判斷方位和找路。
如何幫助各個年齡層孩童增進空間發展呢?提供以下幾個活動做參考:
0到2歲:此時孩童正處於探索環境的階段,在安全的範圍內,讓他自由行動,探索的機會愈多,大腦對本身以外的空間概念愈能得到回饋。在安全的情況下,將孩童有興趣的玩具放在高處,誘發他向上探索的動機,延伸探索環境,也可藉此訓練孩童由坐到站的動作。
3到4歲:此階段孩童已具有基本上、下、前、後、裡面、外面等方位概念,利用簡單的指令讓他們能類化到生活中,例如:把鞋子放到櫃子「裡面」、積木往「上」疊、筷子放碗「旁邊」,也可訓練孩童穿脫衣物,讓孩童理解衣物正、反面的概念。
5到6歲:積木、樂高等組裝玩具不僅可訓練此階段孩童空間概念發展,同時上肢懸空的狀態下也可以訓練他們的上肢穩定度及手眼協調;一開始可先進行仿拼,大人做一塊,小孩跟著做一塊。再來是大人做好完成品,小孩看著完成品進行仿拼,最後可進階到看著平面圖案進行組合;仿拼的難易度也可由左右對稱的形狀進階到不規則的形狀。
空間認知概念是孩童個體最早發展的一種身體知識,它不僅跟生活息息相關,更是孩童日後發展高階科學概念的基礎,空間智能是生活學習的基礎能力,也是藝術、科學、數學等領域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幼兒的空間認知發展一直是許多父母及教育者著重的要點之一。
傅老師筋膜教學YT:
https://www.youtube.com/user/cattle0906
您已被邀請加入「傅老師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bbcUdHqxUUjJRk8-X5-8sktpECHgDqiE_9jR1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服務網站:
http://www.drfuallage.com.tw/
FB:
傅老師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平鎮總店 暨傳統整復推拿室+感覺統合室
全齡手刀筋膜放鬆中壢店暨瑜伽教學
IG:
@cattle0906
@313allages.cli3939
抖音:
@cattle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