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吞嚥困難
嬰幼兒吞嚥障礙造成之病因可以大致區分為:神經性因素、結構性因素。神經性因素所造成的吞嚥問題如腦部損傷造成口腔感覺、反射與動作功能的異常,臨床上如腦性麻痺、神經退化性疾病、遺傳代謝問題等。早產兒之神經尚未成熟引起吞嚥相關肌肉無力或是無法協調吞嚥的流程。結構性吞嚥問題主要是口、咽、喉構造發育異常所引起的吞嚥障礙。如喉頭軟化、顎裂、食道狹窄、胃食道逆流等所導致的吞嚥困難。此外,口腔動作功能發展未成熟,呼吸功能異常造成吸吮、吞嚥、呼吸不協調,便容易因吸吮與吞嚥造成嗆奶。有些嬰幼兒長時間未以口進食造成口腔感覺與反射異常,嬰幼兒心肺耐力差造成進食效率低等,這些原因也都會造成口腔進食問題。
嬰幼兒的吞嚥發展如下:
• 0-3個月:嬰兒從出生到3個月大時,吸吮、吞嚥和呼吸的協調功能逐漸發展,這個時期以吸吮母奶或牛奶為主要營養。
• 4~6個月:這個年齡可以開始用湯匙餵食一些比較濃稠的流質食物。
• 6~8個月:此時舌頭的動作更加完善,可以開始進食果泥或馬鈴薯泥。
• 8個月~1歲:孩子開始有「咬」的動作,因此可以開始進食肉泥或是小點心。
• 1歲~1.5歲:能咀嚼食物而且有辦法緊閉嘴巴,基本上可以和大人一起同桌進食了,但食物仍須剁碎。
口部功能發展有問題的孩子,往往有挑食的現象,吃軟不吃硬,長時間喜好吃軟食或是流質食物,無法有效的練習咀嚼,造成口腔肌肉力量不足的惡性循環,而妨礙口腔功能正常的發展,導致肌肉力量不足,咀嚼能力不足,吃東西時常常含住或是直接吞下。 這些孩子有口腔功能的問題,除了進食方面出現障礙外,連帶的也影響到說話清晰度,因為說話的過程需要唇、舌、雙頰、下頦肌肉力量及呼吸發聲共同協調完成的,而口腔能力不佳的孩子在控制肌肉的活動上相較於正常發展兒童不協調,因此口語的清晰度都較差。
適時的改變使用的食器和食物的質地,孩子兩足歲之後營養的攝取應以一般固體食物為主,來發展咀嚼和咬的能力。 長期使用奶瓶進食流質食物會讓孩子停留在原始的口腔反射動作而礙於口腔功能的發展。因此,當孩子四到六個月便可開始使用湯匙嘗試餵食糊狀較稀的食物,從流質、泥狀、再到半固體、最後到固體食物,以增進孩子的咀嚼能力,提供孩子口腔控制動作的學習經驗。
傅老師筋膜教學YT:
https://www.youtube.com/user/cattle0906
您已被邀請加入「傅老師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bbcUdHqxUUjJRk8-X5-8sktpECHgDqiE_9jR1Q?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服務網站:
http://www.drfuallage.com.tw/
FB:
傅老師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 平鎮店
全齡手刀筋膜放鬆團隊 中壢店
IG:
cattle0906----平鎮店
313allages.cli3939----中壢店
抖音:
@cattle0906